發表過700篇論文、擁有100多項專利的翁啟惠,是全球首位成功研發「一鍋式合成法」及以酵素技術合成大量複雜多醣物的科學家,對許多疾病新藥開發貢獻良多,2006年回台接任中研院長,卻在2016年因浩鼎案淪為貪污被告,失去院長一職,在捲入浩鼎案的903個日子中,他始終冷對外界指控與官司,然而就在接受《蘋果》專訪這天,他罕見地哽咽了,他失落的說:「我回台灣是想幫忙,只有付出,但是到最後卻變成我做錯了什麼,感覺不是回到自己的家……」,為什麼一心貢獻,卻落得這步田地,讓他沉痛無語。
翁啟惠是世界首位成功以酵素技術大量合成複雜多醣物的科學家,他發明的「一鍋式合成法」,也是第一個自動化合成多醣分子的方法,可快速合成醣分子,此2種方法已被產業界廣泛用於開發治療心臟病、中風及各種發炎疾病的新藥。
翁啟惠對於醣分子領域的研究貢獻,讓他在國際學術界享負盛名,2014年更獲得有諾貝爾獎前哨站之稱的的「沃爾夫化學獎」,然而就在各界看好他下一步將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之際,他卻捲入了浩鼎案,一夕間,從學術界的崇高地位墜落,淪為遭外界指責、質疑的貪污被告。
專訪這天,談起因浩鼎案被依貪污罪起訴,翁啟惠一開始仍平靜的說:「失望又傷心,怎麼台灣會這樣子,以為我拿中研院的東西給浩鼎。」
但陪著他受訪的妻子劉映理,談起2016年4月20日遭檢調登門搜索的那天,學藝術的她,沒辦法像翁啟惠一樣冷靜。
「那像是一個羞恥的烙印,很不堪,這個恥辱不知何時可以褪去,我從未想過我們的人生裡會和『貪污』二字搞在一起」。她說大清早5、6點,一大批調查官和辦案人員在家中四處搜索,讓她至今仍無法忘卻遭搜索、偵訊的噩夢,甚至看到被搜索過的家,就會勾起不好回憶,一度動了搬家念頭。
但翁啟惠卻是樂觀看待,「沒有那麼糟糕啦!」他認為,浩鼎案發生後,周遭朋友還是非常支持他,也讓他對朋友的是否真心,看得更清楚。而根據《蘋果》觀察,浩鼎案起訴後,每次法院開庭,旁聽席總有許多翁啟惠的親友,專程來為他聲援打氣,他的好人緣可見一斑。
提起引發浩鼎案風波的醣分子技術,翁啟惠解釋說,檢察官認定他私相授受給浩鼎,但其實這是源自他在美國時期的研究。他說,浩鼎的母公司Optimer是他跟浩鼎董事長張念慈所創辦的,當時醣分子技術就已經給了Optimer,因為創辦人都會被股東要求投資「表示你對技術有信心」,而他與妻子回國前就成立家庭信託基金,受益人是一對子女,因此當時他與妻子以信託基金去投資,目的就是要留給小孩。
但外界質疑他隱瞞女兒是浩鼎大股東,還將醣分子技術移轉給浩鼎,甚至在浩鼎乳癌新藥解盲失敗後,替浩鼎說話,是圖利、貪污、說謊。面對一連串的質疑,翁啟惠坦言,浩鼎案爆發的第一時間,他因在國外演講,又不清楚國內情況,延誤了回台時間,「如果再讓我選一次,我會早點回來」。他說,當時他曾和妻子考慮是否先行揭露持股狀況,但考量女兒安全,以及她已經是40歲的成年人,「我們沒有權利去揭露已經成年子女的財務隱私」,於是最後選擇不說,沒想到,風暴卻越來越大。
由於認為自己行得正、做得直,翁啟惠一開始對浩鼎案及檢調的偵辦動作並沒有特別感覺,他心想自己沒有問題,檢調要什麼給什麼就好,也認為已在偵訊時都說明清楚,沒想到最後卻被起訴,當下讓他難以承受。
直到法院開庭審理,很多事實才逐漸被釐清,翁啟惠說,原來檢調指控他將材料以4折賣給浩鼎,但一查原來是檢調人員將他學生的email中所寫的「4-folds」翻錯,把4倍翻成4折。
他說全案中像這種翻譯錯誤造成的誤解,不勝枚舉,原來是他的中文打字很糟,所以他平日對外的email全都是用英文,檢調人員調閱資料、電郵後必須再翻譯成中文,結果卻翻譯錯誤,最後指控他貪污。回想這些過程,翁啟惠啞然失笑:「不曉得要貪什麼!」
《蘋果》問他,「會不會後悔放棄美國的千萬年薪回到台灣?」翁啟惠沉吟許久後,悵然地說:「我回來台灣是想幫忙,過程中只有付出,絕對沒有拿什麼東西,但是到最後好像會變成我做錯了什麼,感覺上會覺得,你好像不是回到自己的家……」,語畢,他緊閉雙唇,用力克制早已在眼眶打轉的淚水流下。
事發雖已經過了2年多,但翁啟惠至今再看到當時遭檢調搜索、約談的畫面,仍感到狼狽、痛心,仍然就像是一根尚未拔掉的刺,讓他感到痛心疾首,永遠無法忘卻。
翁啟惠說,他回到台灣是想將台灣生技帶往國際,回國的這段時間,他促成《科技基本法》修法,鼓勵科學家發明、企業投資生技產業,搭起學術和實務間的橋梁,但經歷過浩鼎案後,他才知道我們的國家與社會對《科技基本法》根本不了解,依然將科學家看成一般的公務員,但實際上,中研院是學術研究單位,而《科技基本法》不受《公務員法》、《政府採購法》、《國有財產法》限制,因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,才能將政府的研究成果移轉到產業界,學術研究才有意義。
不過即便遭到搜索、約談、起訴,翁啟惠卻不責備檢調單位,認為只是誤解造成的結果,他甚至自我解嘲地說:「假如最後結果證明我是被冤枉,可能會讓我更受尊敬啊」,他甚至不改科學家的精神,認為他還是有收穫,「那時候調查官要我手機給他看一下Line,我反問什麼叫Line,我就拿出我的黑莓機給他,調查官就又說算了、算了,我從那天起開始學習用LINE。」
其實這次採訪讓《蘋果》驚訝的,不只是如此頂尖的科學家不知道LINE,而是至今發表超過700多篇論文的翁啟惠,早期有高達200、300篇論文都是用手寫,再交由秘書用打字機繕打,他說,自己雖然曾經硬著頭皮努力學中文打字,但還是不太習慣,因此他現在若遇到需要用中文寫信和人聯絡,都是用電腦的專業電子手寫板輸入。
過去美國知名新聞台ABC曾對翁啟惠提出專訪邀請,他原本以為對方是要報導關於他的重大研究成果,「結果細問才知道,他們只是要知道,我在服務單位是最多產、發表最多論文的學者,但是不使用電腦,怎麼能夠生存」,翁啟惠覺得不受尊重,於是婉拒採訪。
不會電腦打字,也不會用LINE,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從銀行臨櫃領錢,翁啟惠滿腹科學知識,但對於日常生活的技能卻所知甚少,一旁的劉映理笑著替他緩頰,翁啟惠是因為太忙了,所以才由她處理瑣事,「他對待金錢很阿莎力,從不記帳,這個事情(浩鼎案)就是這樣搞砸了」。
雖然遭檢調搜索、約談,甚至起訴,但翁啟惠仍然相信,司法最終會還以清白。他說,這是第一個關於生技技轉的司法案件,假如能夠透過審理,讓大眾及司法界了解何謂技轉,也是一種進步,未來他也會持續幫助年輕人進行研究,「我一路走來都遇到障礙,但是都有辦法克服,所以我是樂觀在看這個事件,繼續往前走」。(顏凡裴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