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     
花旗醫生行醫記

【花旗醫生行醫記】身高「縮水」 健康警號

身高「縮水」,本屬自然老化現象。但若「縮水」情況提前至30多歲發生,隨時是髖骨折、脊椎骨折,甚至是心臟病等高危疾患先兆,尤其男性。

打從40歲起,每十年「縮水」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吋乃普遍現象,皆因隨著年長,肌肉收縮、脊椎骨骼之間膠質變乾,加上日常姿勢不正確等多種因素使然,令步入中年後身高不斷「縮水」。

根據美國馬里蘭州為二千名居民進行追蹤研究結果顯示,男性由30歲至70歲,「縮水」1.2吋,及至80歲,「縮水」加劇,合共可達2吋。女性由30至70歲,「縮水」2吋,及至80歲,「縮水」惡化,合共可達3吋。煙酒、咖啡因、類固醇、過度減肥,皆會加速「縮水」。若要減慢「縮水」,須靠均衡飲食、吸收足夠維他命D及鈣質,還要定時定候做負重運動。

「縮水」非外觀問題,而是標示骨質疏鬆引致骨折的嚴重後果。一項向三千人進行的研究顯示,70歲以上男性若在兩年內「縮水」2吋或以上,會較正常速度「縮水」者發生髖骨折機會高出54%;同樣情況在女性身上,只高出21%。另一項研究則指出,男性若在20年內「縮水」1.2吋或以上,46%會出現冠心病。

何解男性「縮水」衍生問題較女性嚴重?主因是男性肌肉較女性多,而骨質流失也較女性緩慢;一旦男性「縮水」較正常快,誘發的健康問題便更大,後果亦較女性嚴重。

既然從身高變化可窺探骨質疏鬆、心血管等常見疾病,我們何不化繁為簡,把量度身高視為每次診症的指定步驟,一如量體重和血壓一樣,然後觀察每年紀錄變化,說不定可及早找出致命疾病端倪;而毋須事無大小皆倚賴高科技進行昂貴的入侵性檢查,此舉對病人、以至整體醫療開支,有益無害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劉廣潤醫生
美國南加州心臟中心主任 - 香港土生土長的劉廣潤醫生,負笈澳洲習醫,赴美行醫逾20載至今,心臟專科醫生。 醫療制度發展至今,已非一項純粹「救死扶傷」的服務,其中涉及公共資源分配、緩急先後取捨、產業盈虧等等的考慮,很多醫療決定都很難以黑白區分,有時甚至關乎政治體制、社會民情、國際關係等因素。美國醫療科技位處全球先列,但在稱王稱冠的背後,引出很多具爭議性的課題。 劉醫生將會在”生活達人” 中和讀者分柝一些具體實例,讓大家對一些醫療情況和問題有不同角度的了解。“花旗醫生行醫記”原刊登於香港雅虎網站,經作者授權完整轉載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end this to a fri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