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早和西方記者的接觸是在1980年代。
當時在北京,一個偶然的機會,我成爲BBC駐北京記者太太的中文老師。那時我眼中的英國《衛報》,路透社,美聯社,《南華早報》,《時代周刊》等記者是非常高不可攀的。這些人享受“專家”待遇,住著“豪宅”(專門給外國人提供的公寓),白天房間裏都開著各種燈。他們居然有車!可以在酒店的餐廳吃一頓我一個月的工資都無法支付的飯,而且可以理直氣壯地對服務員說:“你們的宮爆雞丁是否應改名為宮爆花生?我沒看見雞肉啊?!”
他們拿著西方的收入,加上各種海外補貼,在80年代的北京消費,是帝王的生活。
等我出國後,才了解到,駐外記者的收入並沒有那麽值得羡慕,那些“專家”,“記者”回到本國,也沒有什麽資格炫耀自己的收入。能開的車,也就是單口相聲演員Louis C.K.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說的Honda Civic。有些所謂“大報”的記者也未必買得起房子。
這是一群靠激情生活的人。
帶給他們快樂的至少是兩個東西:文字和真理。他們必須熱愛語言文字才會選擇這個行業。從他們的寫作可以看出,他們有超出普通人的閲讀量和知識面。很多文學家都出身記者。很多有思想的評論和書籍也出自記者。真理是新聞報導的核心。在新聞學院,他們學習的各種對素材的判斷方法,採訪技巧,寫作結構,調查方式等,都是為這個目的。這方面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含糊。
《勁爆焦點》的得獎是對他們的崇高敬意。在你看這部影片的時候,有沒有注意這些記者開的什麽車?住的什麽房子?每天工作多少小時?如何採訪?如何收集資料? 如何寫稿?因爲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,所以虛構的空間並不大。一組優秀的演員,把這個“記者”戲表現得無懈可擊!
這是一個揭發有千年歷史、有組織的宗教體系的罪行的電影。電影結束,出演職員表之前的那段文字,再次將電影推向高潮。讓觀衆意識到,這個問題可怕的廣度和神秘的深度。
這是一個打動觀衆的電影。你的保護層再厚,它都會將其刺穿,因爲我們都曾經是孩子。
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電影。它不允許觀衆,尤其是天主教徒,看完之後,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電影院。電影留給我們的問題是:爲什麽這麽大的問題,到今天還沒有解決?!
你有答案嗎?
您好:我是你的忠實聽眾,住在托倫斯市。去年阿凱迪亞市有一拯救阿凱迪亞高地的活動。其中提到The California Planining and Zoning Law 以其對抗蓋豪宅。我們地區也有类似情況。想您當時也一定 是支持者。懇請您百忙之中告訴我們,在California Planining and Zoning Law中具體是哪一條?萬分感謝!
Mary Chen
不好意思,這個問題可能相關律師比較清楚。問我的話,我也只能去Google查,但我怕會誤導您。另外,您所在的城市建築部門絕對會告訴你。他們必須為民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