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回,在課室裡談到隔代教養的長輩,因為護孫心切,卻把自己潛意識的恐懼感染給孫兒輩而不自知……。
活潑大方的卉惠突然有所感,立刻舉手分享,她說:「我差一點被外婆害慘,但是,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。」
她這麼一說,班上學員紛紛好奇發生了什麼事。首先,卉惠問大家:「是不是覺得我現在很陽光,很活躍?」
大家紛紛點頭,有位男學員開玩笑地頂嘴:「難不成妳搞過自閉?」這麼一說,大家都笑著搖頭,只見卉惠正式說明:「從小學三年級起,我的話越說越少。」
天差地遠,想像不到她曾經有過如此戲劇性的轉折。
奇妙的轉折
原來卉惠出生不久,爸媽將她送到外婆家,爸媽生意忙碌,家中還有兩哥哥、一個姊姊,無暇顧及到小baby的她。
從小,卉惠跟爸媽兄姊都不熟,她一直以為外婆是自己的媽媽,跟前跟後的時候,外婆對她疼愛有加。外婆之外,還有外公,外公有一畝田,他種菜、種水果,到市場,進進出出也是挺忙。
偶而爸媽帶哥哥、姊姊回外婆家時,常聽見大人說:「你們看,卉惠多乖,都不吵不鬧,那像你們吵個不停。」,吵鬧的「你們」,指的就是卉惠的兩個哥哥和姊姊。
卉惠一路成長,以為「乖」才能討好大人,以為「乖」,她可以一直留在外婆身邊。開始上小學後,卉惠常找同學玩耍,不是到杏杏家寫功課,就是杏杏到外婆家寫功課,有時,兩個人還相約去找另外的同學玩。
三年級的某一天,情況整個改觀,下課到家,外婆神色緊張地對做完農事的外公嘀嘀咕咕,晚餐時,又面色凝重,不發一語。
卉惠說:「外婆的臉挺嚇人,不像平日的和顏悅色,外公也沈默不語、心事重重。」
晚餐過後,外婆喊住了正在收拾碗筷的卉惠說:「從明天起,下課後就直接回家,聽到沒有?不准去同學家玩,也不要讓同學來我們家,路上碰到陌生人不准跟他們說話,要趕快跑回來。」
卉惠說她只輕問外婆一聲:「有什麼事嗎?」外婆出乎意料地大聲回答:「小孩子不要問太多。」卉惠說她嚇了一大跳不敢再多問了。
隔天到學校,慢慢有些風聲出來,聽說是小鎮另一所小學有兩名高年級女生在假日相約出遊,結果一去不回,不但父母、校方焦急,社會新聞也沸沸揚揚地報導,有人傳說兩個女孩是被騙入火坑。
卉惠不開口了
那陣子,小鎮裡死氣沈沈,卉惠和外婆也不懂如何把事情攤開來講,但明顯地,外婆對卉惠管得更嚴,有一回,外婆還語重心長地說:「妳要乖乖,如果弄丟了,我可沒辦法向妳爸媽交待。」
卉惠又說:「在外婆家很沈悶,沒什麼話好說,尤其在我唸高中時,外公生病走了,外婆的工作也退休,外婆變得很安靜,我們更是無話可說。直到考上大學,我搬進學校宿舍,這一轉換,我才有機會看到自己另一個面貌,原來長久以來,我被外婆的恐懼困住了,她過去常對我說──外面壞人多,小心被捉走,我那麼小似懂非懂地聽,人變得小心翼翼,有時下了課到家,還會站在門邊向外探望,看看是否有人跟蹤。」
「那麼,妳是怎麼徹頭徹尾改頭換面呢?」我好奇地問她。
「唸大學時,我已長大成人,參加班上活動,或是露營外宿,大伙兒圍著營火唱唱跳跳之際,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個活潑外向的人,喜歡交朋友,就像哥哥姊姊那樣。」
怪罪外婆嗎?
「妳會責怪外婆對妳太嚴嗎?」
卉惠想了想,露出未置可否的表情,並且說:「是曾經怨怪外婆,其實她講一遍、兩遍,我就懂了,不必每天跟前跟後地叮嚀,那種風聲鶴唳的氣氛,讓我的性格變得陰陽怪氣。幸好媽媽發現我的沈靜,唸國中時,她把事業腳步放慢,常約我和姊姊外出聊天聚餐,而考上大學離開外婆後,我的性格整個更加開朗了。」
每個人從小從身旁的大人吸收情緒能量,不知不覺內化成自己的性格習性,卉惠幸好喜歡自我探索,又找到調適轉變的契機,所以很快調整回來。我在學員面前一面恭禧她,一面開玩笑地問:「妳是改邪歸正?還是撥雲見日?」
「撥雲見日!」卉惠毫不思索地大聲回答,全班學員為她的機伶反應叫好,同時也為她能夠翻轉人生而開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