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AZN AM1300 中文廣播電臺     
Uncategorized

愛的初體驗 – 吳娟瑜

 

「我這一生至今還沒有談過戀愛,不明白什麼是瘋狂的熱戀,也沒經歷失戀的痛苦。」

說這話的女性朋友40多歲,有高學歷、高職位、高收入,但是人生的感情黑洞未被填滿,讓她有點失望。

無條件的愛

從小出生,我們透過父母去經歷人生的喜怒哀懼,而「愛」是最早的體驗,媽媽的奶香、爸爸的肩膀,這些都是可追溯愛的起源。

向外去尋找愛的對象,渴盼一位相知相惜的情人,這是一段漫長的學習過程。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能在一見鍾情的前提下,找到對的人而終生相守。

向外探索情愛,其實更需要向內找到愛的火種。如果原生家庭提供愛的資源有限,我們又如何有足夠能力給出愛、維持愛和經營愛?

第一個無條件愛我的人是爸爸。聽媽媽說我出生不久,爸爸常抱著我向旁人炫耀地說:「這是我的女兒子。」由於初學國語,爸爸分不清「兒子」「女兒」的說法,以致用「女兒子」來稱呼我。

爸爸對我的呵護,有時惹弟妹不滿,覺得爸爸太疼愛我了。國小階段,我常坐在爸爸摩托車的後座,摟著爸爸的腰,臉貼著爸爸的背部,任憑爸爸在台北大街小巷奔竄,這個畫面成了我得到爸爸全部愛的印證。

爸爸在原生家庭裡是阿公第一任太太所生,排行第三。原生阿嬤過世後,阿公續弦,家裡多添兩個弟弟、兩個妹妹。聽說原生阿嬤愛打四色牌,爸爸3、4歲跟在身旁,導致長大後喜歡打麻將,讓家產起起落落,也讓我提早經歷爸媽爭吵不斷的家庭生活。

脫離原生魔咒

爸爸在他原生家庭有經歷愛的學習嗎?他有感受到被愛的溫暖嗎?16歲時,爸爸的生母病逝,當時他有過什麼體會?他,哭了嗎?

爸爸一生的情感經歷全部成了他無條件愛我的養分,我有學到愛人的能力,和處理分分合合的勇氣嗎?

我生命中另一位愛的火種是媽媽,媽媽不擅長表達關愛,拙於言詞。她出生在14個兄弟姊妹的大家庭,是五位姊妹中排行第四的女兒。

媽媽手足年齡前後相差至少二十歲,當大阿姨到日本學醫時,媽媽還是個小娃娃。不明白媽媽在那樣的年代是否得到最關愛的照顧,她是否和我一樣著迷於原生家庭、原生家庭的關係探索?是否立意從原生魔咒脫身而出,努力改變命運?

媽媽當然是愛我的,高中住校時,她會坐在爸爸的摩托車後座,手上拿著蒜味糖醋魚的袋子,一路從萬華奔向景美,只為了讓我打牙祭;小學六年級,西門國小母姊會,在校門外遠遠見到穿著旗袍的媽媽盛裝而來,我驚喜之餘,竟然喊出了人生第一次的「媽媽」(過去叫她「阿母」)。

建立愛的系統

爸爸媽媽對我的愛,究竟在什麼情形下反彈而消逝?回想起來,應該是那些吵架的聲音。當初自由戀愛的兩個大人,如今卻反目成仇、互相指責?身為子女,在那樣的炮火隆隆聲中是無所適從。幸好歷經人母的學習,才弄懂原來吵架也是溝通的方式之一。而愛,是透過不同的溝通方式探索而成。

多數人從原生家庭經歷的愛,是破碎的、不安全感的;原生家族的家人雖然距離較遠,但是他們的人生起伏、情感糾葛、思維模式,不管合不合時代潮流,一代傳一代地就進到我們的基因、血液和命運裡。

每個人可以怎麼思索自己的情感源頭?若從祖先得不到足夠愛的力量,又可以從那裡重建個人愛的系統?我們是不是也樂意把重新學來的愛,傳承給子子孫孫,讓他們得到最好的愛的火種?啊!這真是值得繼續追尋的成長路。

Previous ArticleNext Articl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end this to a friend